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涓涓源头活水 滋润满园芳菲

时间:2019年10月28日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浏览:6118

字体放大字体缩小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目前在职教师627名。其中直接引进的优秀专职骨干教师占70%。从公办高校聘用的学科带头人和教授占10%。兼职教师占20%。高级职称的教师占35%以上,研究生以上高学历教师占65%。师资力量雄厚,在各类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

       教师是立校之本。建校以来,天华学院正是始终着力打造一支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青年教师队伍,才有了今天的满园芳菲。

       它山采石——35名教师赴美国名校读博

  2014年11月的一天,夜色下的美国太平洋大学教育学院底楼会议室依然灯火通明,一群中国留学生正在热烈讨论。他们手拿文稿,有的凝神静听,有的慷慨陈词,有的锁眉深思,有的颔首点头。如此场景,太平洋大学的教授们已经非常熟悉。他们是天华学院选送到太平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35名青年教师中的第三批,正在就下午学习的课堂内容进行思想交融。

  太平洋大学建立于1851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美国百强名校。从2010年9月起,天华学院出资一千余万元,先后选送了35名青年教师,分三批赴太平洋大学攻读教育学博士学位。这些教师不但能成为教育类专业的带头人,还能用英语熟练进行专业原版教材的教学,这一举措使天华学院拥有了一批具有美国名校博士研究生教育背景的、人数众多的双语师资队伍。

  历经层层选拔,35名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赴国外深造,内心激动不已。但到了异国他乡,才发现困难无处不在。青年教师滕薇说,初到美国时要面临语言关、亲情关和学业关,沉重的压力使得她曾经一度想大哭一场,但想到学校的委托,想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她觉得关键时刻决不能退缩,于是在日记上作诗一首激励自己:“向前进,向前进。使命扛在肩,难忘培育恩。擦干辛酸泪,勇敢向前行。纵有千般难,奈我天华人!”为了克服语言关,她经常挑灯夜战到凌晨两三点钟。实在想孩子了,就打开电脑,看看孩子的视频,听听孩子的声音,甚至偷偷地亲吻孩子的电子照片。博士论文开题前,为了节省来回吃饭的时间,她经常早晨6时之前就起床,把中饭和晚饭做好,几乎每天从上午8时到晚上10时,她都带着饭盒和博士班成员在图书馆度过。2014年下半年,包括滕薇在内的一批博士班教师顺利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她的毕业论文《家校阅读环境与儿童成长》获得了很高评价,并被推荐到美国一流教育杂志发表。

  滕薇及其他博士班成员的严谨笃学,令美国教授们高度赞赏:“你们是太平洋大学图书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时任太平洋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林·贝克说,“在这么多年来的留学生中,天华学院的博士班学员是表现最好的。”《定量研究设计与方法》课程的任课教师海克特博士,经常在课堂上要求美国学生向来自天华的博士班老师们学习。讲授《质的研究》课程的尼尔森教授出名的严格,课程作业是要求完成一篇至少30页的研究论文。可当尼尔森教授见到博士班老师提前完成的研究论文时,向来严肃的他评价道:“在我从教的几十年中,还很少有学生能像你们这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样一份研究问题清晰、研究方法得当的论文,天华的老师真了不起啊。”

  35名博士班学员在太平洋大学浓浓的学术氛围中潜心钻研,苦苦修炼“源头活水”的能量与活力,如今他们已陆续完成学业,逐渐成长为教育类专业的负责人或教学骨干。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专业已成为学校的“拳头产品”,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2013年12月,学校举行“天华·闸北”学前教育合作联盟项目启动仪式,35名博士首次集体对外亮相,令闸北区教育局领导及幼儿园园长钦佩不已。许多幼儿园园长当场邀请这些博士与他们合作,开展包括师资培训、幼儿园课程开发、幼儿教育评价等方面的教学科研。中美合作学前教育专业是天华学院与美国西俄勒冈大学共同举办的本科教育项目,去年获得教育部批准。今年春季,该本科项目首次计划招生30人,在上线学生中,有150余人是以第一志愿报名的。

        德高为师——用心血去浇灌学生成长

    “我要给老师送上最美好的新年祝福,在天华就读最大的庆幸和收获,就是碰到了一群好老师!”这是2015年2月18日除夕夜,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健康学院青年骨干教师王茜博士收到的学生短信。王茜对这个学生印象深刻。大一的专业课上,王老师发现她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便主动约她谈心,帮她调整心态,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并最终确立了考研的志向。此后,王老师隔三差五地与她交流,辅导她专业学习。如今,这名学生已顺利通过研究生考试复试,即将成为上海一所重点大学的研究生。

       师德之魂是师爱。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建校十年,天华学院培养了一批像王茜这样热爱学生的好老师。他们无私奉献、默默耕耘,坚守三尺讲台,助力学生成长。

       工学院专业教师朱怀中,曾在日本从事软件开发12年,具有丰富的软件开发工作经验。他抓住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任务式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强化软件设计与开发等实践能力的教学和训练,学生的学习兴趣、钻研能力和操作技能显著提高。朱怀中和他的团队带领学生连续四次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共获得6个团体一等奖,4个团体二等奖,9个个人二等奖。

      十年来,天华学院参加“韩素音青年翻译奖”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三维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上海大学生移动终端软件设计大赛等赛事,屡获殊荣。成绩的背后凝聚着天华学院教师的辛勤付出。在一次竞赛总结交流会上,2011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章玉玲真情流露:“很多老师为了给学生们准备比赛,连续几周晚上都住在学校。为了学生,他们付出了很多。”

       授人以渔——善于点燃学生思维之火

  教师的责任在于如何用手中的火把,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焰,让它喷发出色彩丰富、斑斓绚丽的火花。天华学院注重对学生进行一系列创造原理和创新方法的系统训练。校长叶才福告诉记者:“学生有了创新思维的能力,就有更多的可能在头脑中不断地产生灵感的光芒,形成一种发现问题、质疑问题、解决问题的敏锐和才能。”

  胡珍老师第一批拿到了太平洋大学的博士学位。她在课上要求学生针对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开展实地调研,并进行批判性比较和借鉴外国教育发展经验,最后提交反思性论文。胡老师注重方法论的指导,协助学生搜集、整理有关的资料和数据,并指导学生撰写调研报告和研究论文。“小学课程多样性的中外比较与思考”、“师范生职前实习的中外比较与建议”、“校本课程与教师教学自由的关系初探”……这些学生在胡老师的《比较初等教育》课上提交的论文,观点鲜明、思维敏锐。学生在网上评价系统中这样写道:“我们非常喜欢胡老师的教学模式,非常新颖,深受启发。”

     “设计思维体验中心”,位于天华学院日华楼二楼,于2012年暑期建成,配有六台高清触摸式电子显示屏,是专门供学生进行设计思维训练的体验场所。在这里,一种观点的话音刚落,持另一种观点的学生就立即站起来表示质疑,这样思想交锋的情景经常上演。老师用设计思维的独特教学方式,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之旅:第一步,由授课教师给学生讲授如何借用设计思维原理进行头脑风暴;第二步,教师分小组给学生布置讨论题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本小组研究的问题画出思维导图;第三步,进行小组交流,相互提问、打分。这是小组讨论式的学习方法,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协同作战;这是一种打擂台闯关的辩论式学习方法,学生要同时具备应对别人质疑和质疑别人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缜密的逻辑思维、大胆的怀疑精神和机敏的辩论才能。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目前,在天华学院中青年专职教师队伍中,已有80余人拥有或即将取得博士学位。培养一支国际化、年轻化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支高度敬业、充满激情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坚定不移的目标,将确保天华的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搏浪远航。






责任编辑:杜小娟

分享: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