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首页 >新闻中心 >

【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独立学院: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时间:2015年10月26日 来源: 浏览:3147

字体放大字体缩小

浅析独立学院特色专业培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然而,高校的特色办学和特色发展绝非一句空话,其具体体现就在于一所高校所拥有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对于具有一定实力的高校,可以通过优势学科的培育来寻求自身的特色发展,但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则需要通过特色专业培育来形成自身的特色。
       近年来,独立学院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正是独立学院从注重规模发展转变到注重科学发展和内涵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升学科专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的关键时期。要想在竞争中获得发展优势,独立学院需要不断强化优势特色专业的建设和培育,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提升办学水平和实力。结合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近年发展情况,我们在办学过程中有如下思考:
       一、把握区域或行业发展需要,明确独立学院自身特色专业
       独立学院要实现自身的特色办学和特色发展,受办学历史和教育资源及投入的制约,只有选取少数几个专业作为自身重点建设的对象,将其作为特色专业进行培育和建设。
       教育部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有关文件中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要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实际需求出发,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密切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联系,培养满足国家经济社会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同时,也要加强与产业和行业的结合,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的作用,加大紧缺人才培养力度,为产业部门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因此,独立学院要结合自身办学历史与实际,围绕国家需求,尤其是要结合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关行业、产业的科技进步和发展需要,或是区域经济、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按照独立学院整体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科学选定自身的特色专业。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通过分析学院的办学条件与办学环境、学院开设各专业的基础与条件,把握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已经形成了“以地学为特色,工科为主体,理、工、经、管、文、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采取了差异化定位的学科专业发展思路,初步形成了面向地矿一线打造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优势,即依托地学优势学科,形成地学与其他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交叉,优势互补,从而形成各个学科专业发展的突破点,打造行业特色型大学。
       二、全面分析内外部环境影响因素,把握特色专业准确定位
       独立学院要在专业上办出自身的特色,仍然需要作更深入细致的分析,寻求并明确特色专业的准确定位:一是对外部环境的分析。影响特色专业培育的外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科技因素、教育系统内其它竞争者等。二是对内部条件的分析。影响特色专业培育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独立学院的办学历史、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校内其它专业、社会声誉及学院所在的地理位置等。
       建院以来,长城学院全面分析内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对专业结构和布局不断进行合理设计和调整,同时明确各专业附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向,相继开设地学学科群9个专业,分别是地质学、地理信息科学、宝石及材料工艺学、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地质工程、土地资源管理、工商管理(地矿企业管理方向)、旅游管理(旅游地质方向),专业设置结构较为合理,覆盖了地学领域的地学认识、勘查实践、技术操作、地学管理等多个方向。其中,地质学和工商管理(地矿企业管理方向)专业被评为河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在专业定位上,学院充分考虑到三本学生人才基本特点,明确了“品德优良、基础扎实、知识匹配、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基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主要在生产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技术、工艺、管理、服务等工作,学院又从扎实的知识基础、较强的应用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等四个方面,对人才培养规格进行了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详细描述。
       三、建设高水平师资,保障特色专业持续发展
       在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中,最为核心的要素是师资队伍。只有具备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特色专业培育与建设才具有坚实的基础和生命力。独立学院在人才配备上,普遍存在高层次人才相对不足,部分青年教师虽然学科理论知识比较深厚,但实践经验及动手能力较弱,有的甚至直接从书本到书本,从校门进校门,实践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相对缺乏。长城学院立足于“积极培养、重点引进、提高层次、为我所用”的原则,借助民办院校灵活的用人制度,现已拥有一定数量的专业知识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并采取社会聘用、联合开发、挂职锻炼、校企合作、以老带新等多种方式,逐步形成了一支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术梯队。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对人才的专业、层次以及素质要求是大学制订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据,而人才培养目标又是通过课程体系来体现和落实的。因此,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往往最先从课程体系的调整与改革入手。长城学院课程建设结合行业需要,面向生产一线,以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技术人才为目标,按照“倒推式”思路设计课程,即按照“培养目标→主要岗位→主要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课程设置,使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实现良好匹配对接。
     (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也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与难点。长城学院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实践教学不仅仅是验证理论知识的途径,或仅仅在教学过程的某一阶段进行,而是根据不同专业性质构建了贯穿教育全过程的“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体系。第二,各专业在保持和规范基础性实验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式实验能力和研究式实验能力的培养,在改革实践中普遍强化了综合性、创新性、设计性实验,并且这类实验课程已经成为特色专业实验项目的主体。第三,注重教科研资源转化为实验资源。一方面,围绕参与教师科研项目进行实验设计,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课程内容与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制度创新,提升实验室开放的质量和效果。
      (三)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涵盖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其中,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志。当然,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也是复杂的,但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方向”性因素。长城学院基于学生为本以及能力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对教学方法进行了积极探索与改革,第一,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将“研究”引入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着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第二,教学目标追求多元化,强调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采取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如研究式学习和项目教学法等。第三,倡导个性化培养与自主性学习,实现由重视“教”到重视“学”的转变。一方面,注重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提倡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另一方面,通过学分制改革以及教学管理制度改革,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
       总之,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围绕特色发展做文章,需要对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展开深入研究,需要在教育和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检验。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所开展的工作是培育优势特色学科专业,以推动独立院校内涵发展的有益尝试。


分享: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