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领先 突出应用 构建新型大学外语教学体系
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是我校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2013年,本着以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在总结前期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得失的基础上,我校重新定位大学外语教学目标。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教育部有关外语教学改革的指示精神的前提下,给自己的定位是以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为中心,辅以其他语言技能,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国际交流的需要。为此,构建了“听说领先,突出应用”的新型大学外语教学体系,并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估体系和第二课堂活动方面进行改革创新,采取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并重、线上线下课程并重、过程性评价和无纸化考试相结合的措施,我校的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得到了提高,有效地支撑了学校实现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
一、改革创新点
1、构建了基于多元化需求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我校的大学外语“1+X”的教学模式为:“1”即第一个阶段,主要指在大学一年级,着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引进原版式的英语教材,采用主题式情景教学,在全真模拟的情景下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X”即第二、第三两个阶段。第二阶段为大学二年级,实行多元化的模块课程教学,开设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和小语种课程供学生选修,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具体课程包括大学英语听说提高课、英语四级、考研英语、出国留学英语、商务英语、旅游英语、英语口语(中级)、中西文化、英语口译、大学泰语、大学越南语、大学韩语、大学日语。第三阶段为大学三、四年级,由各学院根据自己的学科专业特色开设相关专业英语、双语课程或公共选修课。前两个阶段为必修课,由大学外语部门开设,第三阶段为专业课,由各学院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开设。此创新举措既注重学生外语能力的综合培养,又兼顾个性化成长需求,与学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相应合。
2、实行融“指导式-主题式”于一体的教学模式
在实行分层教学的基础上,提高班主课堂探索出融“指导式-主题式”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指导式教学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听力自主学习,主要采用课前自主学习策略指导及课堂面授检查的方式来确保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主题式教学指课堂口语教学中,通过仿说、对话、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围绕主题材料进行场景模拟会话,使学生掌握在特定语境中理解、表达、交流某一主题的基本技能,从而提高说地道而且得体的英语的能力。
3、注重学生需求,形成“课内-课外”互补的教学体系
在需求分析理论的指导下,每学期都开展全校范围的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学生问卷调查,包括“大学英语学习现状调查问卷”、“大学英语学习需求问卷调查”和“大学英语X模块选课满意度调查”。根据学生需求,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对于教材中存在的信息量少,新意不足的内容,进行选择性学习;合理渗透其它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和思维活动。教学中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语言输出训练,努力激活学习者已吸收的语言输入,根据主题设置任务,采用启发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注重语言文化对比,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课堂外,开展了丰富的学科大赛和英语角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营造出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很好地促进了我校外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两年来,成功举办英语角活动26期。举办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学校词汇竞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和“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参赛人数共计8587人次。
4、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探索机考和写作实践
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带来的便利,大学英语课程在大胆尝试无纸化考试,采取题库式,多题多卷,以随堂、交叉监考的方式进行。同时,将终结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相结合,每学期举行三次阶段性测试,将其纳入平时成绩计算,作为形成性评估的一部分,以此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大学英语课程的形成性评估=课堂活动表现+网络练习+阶段性的测试;我校大学英语进行的终结性评估主要包括期末课程考试、云南省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和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这种考试以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不仅对学生的读写译能力进行考核,而且重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考核。考虑到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我们将写作实践放在互联网上进行训练,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完成10篇作文。根据学科大赛的特点,词汇和写作大赛也采取机考的方式进行。此举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出错率和教学成本,使考核成绩更为客观。
5、发挥校外专家的作用,定期开展教学检查和观摩
为使大学外语教学改革达到预期的目标,学校成立了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聘请9名校外专家组成员每学期指导、督促改革的实施。加强了对教学过程的监控,有助于强化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化。
示范课和观摩课并举,强化了教师的业务能力。邀请三位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的获奖选手到校举行示范课,为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提供了直观的学习机会。在教研室内部开展教师间的相互听课、教学观摩和示范课,并将每次课录像发给外聘教师参考学习。两年来,共开展校内教师的教学观摩课19次。通过教学示范课促进教师教学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的发展,教师将教学问题与课程问题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找到了教研与科研的契入点,既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教师教研与科研的能力与水平,丰富了教师的教科研成果,为提升大学英语的教学策略拓展思路,深入落实《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方案》,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有效的大学外语教学,促进大学外语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每学期开展一次校内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阶段性总结,加强了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强化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化。
6、成立了基于学科大赛的教学团队
按照学科大赛的类别,根据教师的特点,成立了基于学科大赛的四个教学团队,各教学团队负责本学科大赛相关的活动组织、安排、指导等,展开各项教改活动。团队成员配置合理、目标明确、相互依存、分工合作、责任共担。学科大赛由各成员轮流负责的方式举办,以此激活了团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充分依靠、调动和发挥了大学外语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全员参与的大学外语教学实践理念。
二、创新成效
1、师资队伍建设成效
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团队成员自身的努力下,全体任课教师积极参加教材教法培训、有效课堂教学骨干培训班,参加各类学术会议,申报省内外访问学者,参加各类教学比赛,定期教研,逐步建设成为了一支年龄结构有梯度、教学和学术水平有层次、学历要求达标,师资稳定的大学外语教学团队。改革以来,公外教学团队,1名教师晋升教授,7名晋升副教授;2人考上南京大学生英语专业博士;3人为国内访问学者;团队成员在研省级课题1项、厅级课题3项,获各级奖励11项,发表论文62篇,其中双核心1篇;以重点课程为依托编写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新理念大学泰语》和校本教材《大学英语翻译与写作》。师资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2、学风建设成效
通过实施大学外语教学创新,开展了丰富的学科大赛和英语角活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高涨。在2014年6月的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2013级提高班一次性过级率为39.5%,应用能力为92.8%。在学科大赛中,赛事的参与性强,涉及面广,全校参赛学生人数达4295人,获奖学生399人次;在两届中国高校英语写作教学联盟举行的“中国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调研”中,全校共11178名学生参加了作文撰写,我校获优秀组织奖。2014年“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我校参赛选手获得全省第二名。达到了以赛促学的目的,形成了重视英语语言实践环节、突出表达能力培养的教学特色,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
2013级提高班一次性过级率 | |||
级别 | 参考学生人数 | 过级人数 | 过级率 |
大学英语四级 | 490 | 194 | 39.50% |
应用能力 | 457 | 424 | 92.80% |
近年来学科大赛参赛人数对比
比赛类别 | 2013年 (人) |
2014年 (人) |
2015年(人) | 增长率 | 备注 |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 / | 588 | 1449 | 257% | / |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 | 309 | 1319 | / | 427% | 2015年尚未举办 |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 | 238 | 751 | / | 316% | 2015年尚未举办 |
学校词汇竞赛 | / | 1637 | 2843 | 174% | 2014为首届比赛 |
3、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显著提高
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有大幅度提升。在全校口语考试中,90%的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能就日常生活话题进行交谈;能在有所准备后参与一般性话题的讨论,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在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南博会,贸促会,夏令营中,学生能用英语进行志愿者服务,服务过程中,能用英语进行交易、洽谈,表明了我校学生在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显著提高。海外课堂学习:2014年赴泰国担任对外汉语教学志愿者100名;2014年首次赴加拿大参加青年领袖集训营的学生共33名,累计人数287名。在对外交流过程中,学生能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学习等活动。
我校的大学外语教学改革,顺应形势,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制定了基于多元化需求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从而把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成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以更好地满足学生接受高质量、多样化大学英语教学的需求,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