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首页 >新闻中心 >

【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民办本科:南通理工学院

时间:2015年09月01日 来源: 浏览:5194

字体放大字体缩小

     校企全过程多模式融合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一汽—大众杯”汽车营销、汽车检测与维修两个赛项在长春举办,南通理工学院的前身,紫琅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代表队作为江苏省首次派出的唯一的一所民办高职院校的代表队,不辱使命,身手不凡:一举拿下了所设的每一种奖项(汽车营销获团体二等奖,汽车检测与维修获团体综合二等奖、团体单项2个二等奖和1个三等奖),获奖率达100%,并且成为汽车赛事中唯一获奖的民办高职代表队。这一赛绩令业内人士刮目相看,并引发几分思考:该校代表队为什么能够首次参加国赛就获得如此佳绩?
       该校参赛代表队领队、汽车工程学院刘言强院长对此感受深切,他说:“我们一贯注重学生的技术技能培养,建有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我系在与30家校外企业紧密合作共建实训实习基地的同时,校内建有汽车维修技术实训中心、汽车工程中心实验室和技能鉴定中心,还有2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一家是学院于2006年投资创办的国家一类汽车维修企业——南通紫琅奥马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另一家是学院于2012年引进的江苏大型汽车自动变速箱专业维修企业——南通瀚德自动变速箱维修站。我们的学生平时上课、实训以及这次的赛前准备就是在这些生产企业里进行,有一流的设备设施供操作,有一流的现场技师作指导,有真实的生产环境作熏陶。学生经过这样的‘摸爬滚打’,参加技能大赛获得奖项,应该说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曾为参赛代表队送行和接风的该院院长王宝根教授体悟更深,他说:“参加国赛,首战告捷,深深得益于我们学院多年来坚持了以强化素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学院以创设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向,探索走出了一条全过程多模式校企融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路子。”

一理念引领 迈上融合培养之路

       南通理工学院的前身是2000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创办、国家教育部备案的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创办不久,董事长陈明宇先生就提出了“真心办学、良心育人”的办学理念,并始终在思考和践行“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学校”的问题。
      在数年前的一次新生开学典礼上,陈董事长这样说:“紫琅职院的追求目标是办中国一流的民办大学,对接市场,服务地方。我们将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重点的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有品位的全国知名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紫琅职院的办学理念是‘真心办学、良心育人’。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企业家,我深深痛心于这样一种现象: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一方面,高校扩招后相当一批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毕业即失业;另一方面,经济提速和企业发展需要大批应用型人才,却很难招到合适的毕业生。我的办学信念是‘学生有出路,紫琅才有出路’。培养社会迫切需要的、具有国际视野、适应长三角发展建设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迫在眉睫。而这正是我们紫琅职院要做的!”
       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决定着怎样办学、怎样培养人。南通理工学院既然认定了“办中国一流的民办大学,对接市场,服务地方”,“培养社会迫切需要的”“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那么就必然要选择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校企融合培养人才之路。对此,陈明宇董事长也有自己的理解,2012年6月在与鹰游集团校企合作签约仪式上他说: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世界各国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成功经验,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目的,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南通理工学院从办学理念至培养路径的逻辑思路十分明晰,是“真心办学、良心育人”这一理念的引领,使这所学院迈上了校企融合培养人才之路。

全过程合作 贯通融合培养之路

       南通理工学院将人才培养全过程细化为七个主要环节,强调校企融合必须全覆盖,每个环节都必须有行业企业的参与,由此形成了环环相扣的“七个校企共同”:
       一、校企共同优化专业设置。建校初期,学院专业设置以师范、文科为主。2004年开始,学院主动适应南通及长三角地区的人才需求,在行业企业专家的共同参与下,大力度调整优化专业设置,果断停办了一批师范类、文秘类专业,增设了一批工科专业,逐步实现了由文科为主向工科为主的转型。目前,学院46个专业中,工科专业占78.3%,其中机械、汽车、船舶、建筑、新能源、软件等工科重点专业优势和特色鲜明。为了优化专业设置,学院组建了由行业或企业专家参与组成的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多年来,南通理工学院一直比较好地坚持了由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认证专业的设置和调整。
       二、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学院在《关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与要求》的文件中明确规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在由行业企业代表参与的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确定。”“各院系应通过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和论证培养方案,使培养方案既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又能体现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学院7个院(二级学院)系都成立了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其委员大多来自行业企业;学院提供专项经费,各二级学院、系定期召开委员会会议,完成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审定。
       三、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内容。根据工作岗位(群)任职要求,以岗位标准为导向,开发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课程为主线,学院专业教师团队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重构模块化、项目式、任务型的课程内容体系,以知识之间的先后关系,结合生产过程编排教学次序。经过多年努力,至目前在全院已经开发了《PLC控制技术》《船舶CAD/CAM》《会计信息化处理与运行》、《建筑工程测量》、《风电机组的装配与调试》等157门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了《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道路勘察设计》《三维动画制作》《光伏集成控制电路的仿真与调试》《国际货代提供与组织》等61门项目实施课程;还根据岗位技术技能要求,引入企业生产实际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编写出版工学结合教材17部。
       四、校企共同集聚教学资源。首先学院与企业共同打造“双师”教师队伍。一是聘请企业高管和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目前共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44名;二是接受企业的聘请,学院教师到企业兼任设计工程师、工艺工程师和销售工程师等,目前共有32名;与此同时,组织中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积累实践经验;三是选送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外企业学习,近6年来先后花费500余万元选送42名青年教师赴德国、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著名企业的培训机构或职业院校进修培训,提升他们的“双师”素质。截止到2013年10月,学院已有双师型教师127人,具有双师型素质教师76人。
       其次,学院与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学院基于能力本位构建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目前建有7个基础实验教学中心、7个专业中心实验室、7个技能实训中心、6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85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拥有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1个省级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个省级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2个南通市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了“全过程、连续化、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这些中心、基地、平台等都程度不同地有企业的参与和加盟。
       此外,学院还与企业共同打造了“紫琅科技园”。该园由学校于2009年与南通市港闸经济开发区共同创设,并于2010年成为南通市科技企业孵化器,2011年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为江苏省民办高校中唯一的省级科技园。目前入园企业已经达28家,员工300余人。入园企业申请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40余项,在为推动南通科技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做出了应有贡献的同时,为学院学生实训实习、就业创业及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五、校企共同实施教学活动。学院充分利用校企共同打造的“双师”教学团队实施课堂教学、实验实训、生产实习以及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实现了三个“打破”(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打破教室与实训室的界限;打破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的界限)四个“也是”(教室也是车间;教师也是师傅;学生也是员工;作业也是产品)。
       六、校企共同建设质保体系。学院于2007年在全省民办高校中率先引进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第三方——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审核获得相应证书。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由校企专家组成督导组,参与学院日常、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同时,学院还在毕业生就业企业的积极参与下,每年作广泛的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后的适应和发展情况,掌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评价,为学院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在ISO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学院利用互联网及技术,建立了教学质量信息采集子系统、教学质量评价子系统、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子系统构成的教学质量监测与控制系统,是广泛吸收行业企业人员参与,用人单位加入的一个质保子体系。
       七、校企共同促进学生就业。学院多年来坚持将就业指导工作纳入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过程之中,在校系两个层面上邀请企业的专家、管理人员、优秀校友来院作系列讲座,举办模拟招聘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企业文化宣讲等活动,以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每年举办2场参会企业在100家以上的大型招聘会,30场以上的专场招聘会,平均为每个毕业生提供3个以上就业选择岗位。通过校企共同努力,目前共建立了92家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基地。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为92.35%,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率达95.56%。

多模式合作 拓宽融合培养之路

       南通理工学院之所以能实现全过程校企融合培养人才,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学院建立了由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学校举办方、学校等参加的校企合作协调组织——南通理工学院产教研合作委员会,下设七个分委员会(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形成了校企合作良性运行的机制;学院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的方式途径,逐步形成了自主型、入驻型、共建型和校外型等四种合作模式,拓宽了校企融合培养人才之路。
       一、“前校后厂、亦工亦学”----自主型合作。这种模式是指学院的教学单位与学院自主创办的企业进行合作。在这种合作模式下,合作企业由学院教师承担管理和生产任务,对外是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市场主体,按企业模式经营,对内是生产性实训基地,将生产任务融入教学过程。在这样的合作模式下,企业的车间也是教室,师傅也是教师,员工也是学生,产品也是作业。学生在这类企业顶岗实习,直接参与生产活动,切身感受企业的运作过程,既培养了技能,又提高了职业素养。
       在南通理工学院成熟地采用自主型合作模式的合作企业共有2家,除了南通紫琅奥马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外,另一家是南通浦江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它是南通理工学院2007年全资注册的校办企业,目前有加工中心、数控机床、三坐标测量仪、普通机床、线切割、电火花等设备50余台。产品主要为船用多功能机床配件,插秧机、收割机、移秧机的零部件,包装机械零件和风力发电机零部件等。公司在生产经营的同时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控技术、汽车服务工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教学。该公司总经理担任机电工程系机械加工技术实训中心副主任,部分教师兼任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学生参与产品的生产、加工、检测,实现了“前校后厂、亦工亦学”的生产模式和教学模式。
       二、“筑巢引凤”----入驻型合作。这种模式是指学院的教学单位与入驻学院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进行合作。在这种模式下,合作企业为学院提供产教研合作平台,也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这类企业合作遵循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学院现有6家这样的企业,其中有3家入驻于紫琅科技园——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智翔移动通信产业孵化基地就是入驻该院紫琅科技园其中的一家。智翔集团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人才定制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建有可支持多方需求的人才服务综合平台,利用平台化的人才招聘、培养、评测、发展体系服务于政府高新区、企业及高校。学院多次与入驻的智翔移动通信产业孵化基地进行深度合作。2012年9月至12月,学院2010级软件工程专业80名学生在该企业进行了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方面1个月的理论学习和2个月的实操训练,这批学生2013年毕业时有40多人被移动通信行业相关单位选中就业。2014年3 月至7月,学院2011级软件工程系、机电工程系、新能源系工程系的150名学生参加了智翔集团-紫琅职院联合培养人才的培训。2014年5月,该孵化基地联合学院相关系举办了网优大赛。智翔集团还与学院共建了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和通信技术实验室。
       三、“双向互动”----共建型合作。这种模式是指学院利用企业的设备和技术投入,共同建设校园内实验室或实训室。这些共建实验室或实训室以及校企双方的人力资源在对学生开展教学训练的同时,也为合作企业培训员工。共建实验室或实训室既是优质的教学资源,还是学院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研发的平台。
       与学院开展这种模式合作的企业有7家。南通苏中医药物流公司就是其中一家,与学院共建了仓储管理实验室。该公司是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南通市唯一的一家医药物流中心。2012年5月江苏省委书记视察公司时,认为,苏中医药物流中心是目前江苏省首屈一指的现代物流企业。依托共建的仓储管理实验室,物流管理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实现了互聘互访;相关专业学生在该平台完成实验实训;校企联合申报并获批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的课题《长三角地区现代医药物流的发展对策分析》,该项研究获2008年中国物流学会优秀成果二等奖;校企共同指导、培训企业员工(学院2008届毕业生)田海斌、王国卿参加2013年江苏省现代物流技能大赛,双双获得一等奖。在多年的合作中,该院经贸与外语系同南通苏中医药物流公司逐渐构建了以“科研+双向培养”为引擎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四、“驻外结合”----校外型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学院与校外企业合作开展科技研发、员工培训和学生实训实习。这些合作企业是学院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这种合作模式一般有四个特征:一是共有人力资源。企业的部分高管被聘为学院产教研合作委员会委员或相关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公司技术骨干被聘为学院兼职教师;同时,学院专业教师也受聘企业顾问、高级工程师等。二是共建服务平台。利用校企双方的人才资源和设施条件,争取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的认可和支持,建立面向社会的服务平台。三是共接科技项目。校企双方联合组成课题组,或承接企业技改项目,或申报政府科研项目。四是共担培训教学。双方合作培训企业员工或学校中青年教师,企业兼职教师承担学院学术讲座、课程教学、实训实习指导和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等工作。学生在这些企业实训实习时,既有校内指导教师,也有该企业的指导教师。现共有65家这样的企业与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
       校外型合作企业之一的江苏太平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汽车销售、维修、装潢、美容于一体的大型集团企业,南通地区“民营企业500强”之一。2006年校企签约,在该企业建立学院汽车专业学生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先后有200多名学生在该基地顶岗实习。并且,该公司与这些顶岗实习学生“优先双向选择”,累计接受了50多名学生就业。2012年6月,学院联合该公司共同申建的南通市汽车技术公共服务平台获得南通市科技局批准(批准号CP22012007)。该服务平台第一年就为南通地区汽车维修行业培训鉴定员工669人次,其中江苏太平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员工142人次。今年5月,该服务平台承办了南通市港闸区第四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汽车赛项。本文开头所说的参加今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汽—大众杯”汽车营销、汽车检测与维修两个赛项获得佳绩的学院代表队,就是利用该公共服务平台训练备赛的,代表队的教练团队中就有江苏太平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师。


分享: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