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首页 >新闻中心 >

我会名誉会长陶西平出席学前教育专委会2015年工作会议并讲话

时间:2015年04月20日 来源: 浏览:2456

字体放大字体缩小

   【导读】 4月10日-12日, 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2015年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我会名誉会长陶西平、副秘书长张有声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现根据我会学前教育专委会提供的陶西平名誉会长讲话录音稿整理发布,未经本人审阅,仅供民办教育界同仁内部学习领会。
          一、今年民办教育工作迎来三件大事
         第一,国务院教育修法的意见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要审议国务院提交的修改民办教育促进法以及与民办教育促进法相关的教育法立案,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正在就审查研究。国务院提交的教育法修改意见中提出取消“不得以盈利为目的举办教育机构”,为了修改民办教育促进法中的分类管理,为举办盈利性教育机构作准备。教育法是上位法,如果教育法这条不删除,盈利性的机构就没有办法来体现。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存在分歧,就是“是不是盈利性教育机构就可以以盈利为目的”。有的认为,教育法这一条没有必要删掉,即使是盈利性的教育机构也不是以盈利作为目的,可以盈利,但要以教育作为目的。
        在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修改中主要涉及分类管理问题,其他的问题都不大。当前,民办教育发展确实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是关键在于法律的制定;另一种看法是关键不是法律的制定,而是政府能不能依法行政。
        第二,随着提出改法到现在,经过多次修改,教育部要出台一个关于民办教育发展的“31条”文件。这个文件,涉及民办教育发展的各种相关问题,相对比较具体的一些规定。这个文件要经国务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讨论,可能还在进一步的修改当中。从国务院的总体意图看,从李克强总理的工作报告里面可以看出,特别是领导小组的报告想把“启动内需”的问题,专门提到了支持鼓励民办教育发展,实际已开始把民办教育发展作为启动内需的一个方面。所以说这个文件一定是有利于吸引社会资金进入民办教育领域的一些政策,而不是让社会资金看了文件以后不敢进来了,或者是你里面现有的资金都要撤出去了,不是这样的,肯定不是这样的意图。
        第三,召开民办教育工作会议。民办教育工作会议是为了落实修改后的法和国务院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决定的两个文件,促进各级政府进一步端正或者是加强对于发展民办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这个认识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因为全国过去没有专门开过民办教育工作会议,把各级政府,特别是各省市自治区政府的主要领导都请来,共同讨论关于民办教育的问题。这个会议,包括在这个会议上相关领导同志的讲话,肯定会进一步促进各地重视民办教育的发展。所以总的来看,我觉得民办教育大的形势,应该是在改法、出文件和召开会议。在这三件事情的促进之下,总体的大环境是会有改善的。
        希望学前教育专委会整理好大家的建议和意见提交给全国人大改法时作为参考;给国务院领导小组修改31条作为参考;给教育部领导参考。这有助于领导更好的了解在推进学前教育发展过程当中的问题,有助于国家更好的落实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
        二、民办学前教育发展新常态的六点认识
        当前国家经济发展面临三个转变,一是增长速度的转变,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二是国家产业结构的转变,从过去的发展方式,特别是以第二产业占的比例大,向第三产业发展的方向转变;三是发展动力的转变,就是过去以投资,然后再加上廉价劳动力来推动我们的经济发展,转向将来主要靠科技进步,也就是人力资源的转变。面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三个转变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其中教育领域要适应这个新常态,即不能老用我们当年那种高速发展,那种宽松环境,那种社会的需求来评价我们今后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包括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强调,民办学前教育发展新常态问题至少涵盖以下六点:
        第一,适应教育公平,适应普及学前教育的任务。未来一段时间内,民办学前教育要举办普惠性的教育,这可能会变成一个新常态。主要因为国家要普及学前教育,国家普及学前教育在不同的地区是不一样的。比如说美国,美国本身是由公共财政支出。四岁以上的教育国家免费,或者是再往下拓展。实际上在普及过程当中跟义务教育不同。义务教育是必须得上,普及的方式作为政府的责任,类似于义务教育,出钱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入园。从这个目标来看,公办教育会不断的发展,扩大其在整个学前教育的比例。公办园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地区不同,地区的财力不同,所以有一些地区会以普惠性为主。这种普惠性的定义,大致是类似公办园提供给群众的那种服务的标准。民办园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从整体上来看要发展普惠园,我们要在发展普惠园上面下一些工夫,我想这个可能会是一个新常态。但是这并不是指我们会议在座的幼儿园,我们在座的人经过那么多年的积累形成了优质园,但是我们办园的优越性和整体比起来是少数。
        我们为国家普及学前教育做出了贡献,所以不要把普惠园看成是一个低级园。我们要提高对普惠园的认识,“普惠园”这个定义不一定很明确,但我们大致可以明白,就是出现了这么一个概念。
        关于营利性和非营利性跟普惠园的关系问题,我个人认为这是两个概念,不要把普惠园和非营利性幼儿园等同起来,因为普惠园也可以是营利性的,只不过营利的利润率不是那么高,但是可能通过办很多的园,同样还可以营利。所以说普惠园实际上是体现其符合国家普及学前教育的这种需求,这种需求包括的重点,可能会在不是很发达的地区推进学前教育的普及。根据这种因素,我倒是觉得目前不一定把我们有一些幼儿园变成普惠园看成是一个灾难,不一定是这样来看。
        现在大家觉得各级政府的政策不一样,强制性的让其变成普惠园,我觉得这是不合理的。实际上政府采取强制性措施必须变成普惠园,这样的作法不是特别多,在某些政策上,比如说现在办的园,我给你收回来了。收回来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比较讲理的地方,就是签的有合同,合同到期了,你变成普惠园,我就继续租给你,如果你不成为普惠园我就收回来。这种合同到期的,我们很难说他不符合规则,因为这个规则就是合同,合同就是时间合同,现在时间到期了,政府提出来需要改变,这个是一种情况。这种情况是我们自己无能为力的,因为有一个合同不好办。最近这个问题找我的很多,我说你合同摆在这儿就不好说了。另外一种就是合同没到期,维权就出来了,我们现在讲依法执教,反正合同没有到期,我们该打官司还是要打官司,该反映还是要反映,如果没有声音就变成了不合理的决策,也就因为我们不说话而被忽视。
        在办普惠园过程当中,确实出现刚才大家讲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具体反应一下。比如说关于收费过低问题,关于我们的工作人员五险一金问题。我觉得专门就普惠园的问题我们向有关方面做一个反映。目前在文件当中可能会出现普惠园的概念,我一直讲如果你有管理规定,普惠园一定是要在普及学前教育的这个大前提之下,全国逐步普及的大前提之下来看这个普惠园的定位,就是普及学前的教育,我想这个恐怕是一个新常态。
         第二,纠正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可能会成为一个新常态。这牵扯到小学教育的改变的问题,小学教育要想真正做到零起点教育,幼儿园的教育如果不变,小学很难做到零起点教育;小学不做零起点教育的话,那反过来又强化了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倾向,相对比较起来最严重的是公办学校的学前班,就是公办小学的学前班是最严重的。因为就一间教室,把孩子招进来,教小学课。而我们民办的,特别是民办的优质的学前教育基本上摆脱了小学化。从全国整体上看,包括将来普惠幼儿园等等都有可能存在小学化的倾向。公办都要检查一下,包括督学都要检查一下小学化的倾向。但是什么叫“小学化”倾向,现在没有特别严格的界定,你别像小学那样把小学的内容都下放到幼儿园来教,有的地方有标准,这个标准合适不合适是另外一个问题的。比如说20以内的加减法可以教,20以上的就不要教了。
         第三,学前教育向“早教”延伸可能会成为一个新常态。因为“早教”问题现在越来越引起关注,这两天我看到有一篇文章,孩子成长最关键的十年是从零岁开始,今后想改变孩子是很难的。所以说向“早教”延伸是一个趋势。对于“早教”问题的研究我们从总体上还不够,引进国外的比较多。最近有的国家机构已经要加强对早教的研究,我们在座的也有一些“早教”机构搞了很多,我觉得这个可能是一个趋势,学前教育向“早教”延伸可能是一个趋势。早教将来也会有公办,但是这个公办一般是在社区里面在做,所以早教是民办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领域,可以发展的空间。
        第四,适应学前教育规律,强化“家园共育”成为一个新常态。强调学前教育机构要做好家长工作,家长是第一个老师,但是我们对于家长的引导不够。很高兴看到最近出现了一些成果,就是家园如何同步,比如说在这个月,幼儿园里面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侧重培养哪儿一个方面的习惯,家长应该在孩子回家以后怎么做,家园共育如果是同步进行一些习惯培养的话,可能最后的效果会好的多,所以说家园共育的问题我觉得会成为我们的一个新常态。
        第五,适应学前教育规模迅速扩大的需要,破解队伍建设的难题可能会成为一个新常态。队伍建设是一个难题,这个难题究竟怎么破解,现在地区的差别非常大,有的地区是很好的,宁波对于老师的补贴是很多的,民办教育机构的教师待遇问题基本上解决了,当然我们现在有编制的问题,有待遇的问题。我再说一句,大家觉得民办不好办,我最近跟公办的园长也开了类似的座谈会,公办园的园长也非常的难受,因为公办园不允许收任何的费用,他那个园办的层次是很高的,按照现在的收费的费用也没有办法办,所以说公办园园长也不好当,有各种的情况出现。我们要破解队伍建设的难题,需要共同努力。有的园采取的政策比较好的话,那队伍相对也比较的稳定。
        第六,适应我们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我们提高个性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水平可能要成为一个新常态,就是要适应我们小康社会形态的变化。李克强总理讲的非常好,我们现在的消费形态也会变化。在原来温饱型社会里面,消费形态是排浪式的模仿性;到了小康社会以后,消费方式也会有一个变化,由模仿性排浪式转为个性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办园面对选择性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多样化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我觉得多样化的需求实际上是对现在优质园的需求,我们优质园对这种需求,本身要研究怎么进一步的提高水平。从信息化的角度看,大家跟国外学前机构的联系都比较多,吸取了很多的经验,相互交流,也吸取了他们合理的因素。
        我们不要对于一些新的、跟原来不太一样的、可能给我们发展带来点困难,这样的东西都认为是不好的,必须改变的。应该说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确实不好,确实应该改变,但是不一定一下子改得了,因为搞了这么多年了,我们从体制内到体制外的同志都知道,想改一个东西不是那么容易的。那另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一直改不了的问题,可能需要我们相对适应的问题,所以说为什么适应新常态,就是你得适应我们国家的发展。
        当然还会有很多,我只是感觉到可能会有这样的一些。 我们不要对于一些新的、跟原来不太一样的、可能给我们发展带来点困难,这样的东西都认为是不好的,必须改变的。应该说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确实不好,确实应该改变,但是不一定一下子改得了,因为搞了这么多年了,我们从体制内到体制外的同志都知道,想改一个东西不是那么容易的。那另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一直改不了的问题,可能需要我们相对适应的问题,所以说为什么适应新常态,就是你得适应我们国家的发展。
        三、坚守教育家精神的三点指向
        我们要以一个教育家的精神来对待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形形势。任何一个教育家,不可能在别人创造非常好的生态环境中成为教育家。任何人都不可能把另外一个人培养成教育家,教育家都是在风雨当中锻炼出来的。什么叫教育家,个人有个人的解读,我的解读,就是当时代的变迁提出了许多教育问题的时候,他能够从理念到实践解决了其中的一个或者是几个问题,从而影响那个时代教育的发展,就是教育家。
         教育家应该有一个乐观的心态,但是教育绝对不是一个浪漫的事业,也不可能在非常浪漫的情调之下,顺顺当当的就把你的教育搞的特别的好,最后成为教育家了。哪个教育家都会碰到很多很多的困难,我们古代的孔夫子没有人给他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近代的陶行知也没有创造很好的生态环境。一方面我们需要政府给我们提供更好的条件,我们把相关的意见都反映上去;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够等着只要满足我们这些条件,我们自己才能够发展。实际上我们要靠自身的努力,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教育家精神我一直强调三点:
        第一,有定力。不管环境多恶劣,不管面对多少的困难,我们始终要有一个自信,要有一个我们自身道路的自信,要坚信我们自己能够把事情办好。大家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自信所以才走过了这么几十年,走到今天,就是要有这个定力,而不要遇见一些困难一些挫折怨天尤人,就停摆了。
        第二,能创造。教育家总是能创造的,总是要能够创新的。我们现在提出来的叫做创新1.0,进到了2.0又是创新。创新1.0是什么呢,一批专家研究一个成果,然后拿出来,拿到社会当中去应用,是实力创新;我们进入创新2.0,有互联网了,有互联网以后,现在是从专家到每一个家长,这个中间都可能提出这样和那样的建设性的意见,都可以会有创新,是大众创新的环境。大家面对的问题怎么克服,大家研究,而不要等待,要有一个创新的精神。
        第三,能担当。担当精神很重要,顺利时大家都很高兴,不能遇见一些困难的时候马上就不敢担当了。我们干的是一个事业,我们这个事业,担当就是要负责任,我们要有一个责任感,要负责任。我们担当的就是要依法办事,在依法办园的过程中应该敢担当。
        在座的各位应该都是我们民办教育界的教育家,应该有这样的精神,一个是面对新常态,一个是面对新挑战,努力把我们的工作做好。


分享: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